构建城镇化新格局 四川提速 作者:本报记者 戚原 张兀 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第69期 总第968期)

  加强科学规划、做强产业促进就业、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动城镇转型升级、破解危旧房棚户区改造难题、壮大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对于四川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而深远。为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引擎作用,增强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2013年5月10日,四川省政府发布《关于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要求全省各地努力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四川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与全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相比,四川更强调加快,强调新型。”四川省住建厅厅长何健告诉记者,四川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已经从原来的以城镇化支撑工业化发展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

强化科学的规划理念

  四川省住建厅总规划师邱建告诉记者,四川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具体工作的时候,强化科学的规划理念,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着力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和提高城镇化质量。全省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四大城市群规划形成了初步成果。规划审视和完善工作迅速推进,重新审视并报送审查审批的各类规划达到了40余个。形成了新的规划编制方法,划定开发边界、优化城镇结构、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部署得到落实。“三规合一”的县(市)域全域规划试点工作取得进展,5个试点县有2个形成了初步成果。成都等城市先后编制了成德绵、成资和成眉区域合作规划,促进了城市群协调发展。南充编制了覆盖中心城市全部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规划并开始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有力推进“双百”工程

  邱建说,省里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结合贯彻省政府稳增长措施,牵头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到6月底,四川全省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及开工率,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半年目标任务,基本建成13.9万套,占国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65.9%,完成投资42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0.5%;公共租赁房开工69329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68.96%,已竣工16321套。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列入“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的农村住房建设,到6月底,农房建设开工数占比为省政府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73.4%。为破解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资金难题,牵头建立了省级平台“统借统还”融资模式,报经国家开发银行审定首批123个项目350亿元贷款;目前正在组织第二批项目申报审核工作,争取年内再融资250亿~300亿元。全省大多数城市按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棚户区改造年度方案要求,强化要素保障,落实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所需的土地、资金。
  同时,优先发展一批基础条件好、潜力大、区位优势明显的建制镇,带动全省小城镇健康发展。截至6月底,全省已启动了两批“百镇建设行动”,第二批100个入选镇规划编制已全部完成,200个入选镇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173个,为就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创造了条件。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邱建告诉记者,围绕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四川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新区道路桥梁等支撑性基础性市政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同步推进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截至6月底,全省新增建成区面积已完成年度预期性目标的79.08%;城市新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开工项目890个,完成投资234.34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66.95%。宜宾市快速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南北入城线改造,到6月底,新增建成区面积6.9平方公里,完成市政公用设施投资8.2亿元。绵阳、自贡等地开展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也促进了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贯彻落实四川省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意见》的大背景下,省里陆续出台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提高市场监管水平等相关配套政策,建筑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支持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发展,与西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了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为四川建筑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创造了条件。截至6月底,全省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490.7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在省外完成产值763.2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建筑业增加值994.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实现地税收入174.6亿元,同比增长7.3%,新增就业人员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的150.6%。

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邱建告诉记者,一年多来,四川新型城镇化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表现在如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制发了《关于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改进户政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更为宽松的户籍管理制度,全面放开了除成都外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落户限制。推动社会保障改革,出台《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经办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起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和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社会保险覆盖面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安排17.7亿元就业促进专项资金,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截至6月底,共安排省级专项资金29亿元分别用于支持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百镇建设行动及城市新区建设;已安排债券资金40.3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57.8亿元用于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调整用地供应结构,拓展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全省单列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增建设用地计划990公顷,重点保障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推动行政区划和社区管理改革,发挥行政区划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截至6月底已批准设立镇和街道办事处53个。积极推进“百镇建设行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截至6月底,200个入选镇已设立规划建设专职机构,配备人员1137人。
  这些配套措施的完善,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硬投入”压力大,仍需大胆探索


“从总的情况来看,趋势不错。”邱建说,2014年上半年,四川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重点工作扎实有力,配套改革逐步深化”的特点突出,阶段性成效明显。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了城镇发展质量,带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地税收入,吸纳了农业转移人口,推动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解了城乡居民住房困难,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出了贡献。
“我们也存在一些绕不过的困难。主要是建设资金压力仍然很大,尤其是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硬投入’,而地方政府财力匮乏,难以及时足额保证。”邱建说,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部分地方未按规定提取土地出让金、公积金增值收益用于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前二批“百镇建设行动”入选镇中,有2/3的镇每年60亩建设用地指标单列的政策未落实到位。
“部分地方改革创新意识需进一步增强,一些地方存在着消极等待‘顶层设计’的现象,大胆探索、主动作为不够,推动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这都需要下半年继续保持定力,顺势而为,统筹施策,攻坚克难,全年目标任务可望圆满完成,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显现。”邱建说。
据了解,针对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现状,该省住建厅将采取组织专项督查、强化指导服务、召开现场会议等方式,深入基层、了解实情、解决问题,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把进一步强化科学的规划理念、城市新区建设、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百镇建设行动等重点工作抓得更实、更细、更具体,进一步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建设在稳增长、惠民生、促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协调,督促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坚持创新,促进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会同各地和省直有关部门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抢抓国家和省在户籍制度、投融资体制等新型城镇化配套改革方面已作出决策部署的机遇,迅速跟进,进一步深化改革,扎实抓好户籍、社保、医保、教育和就业等已出台措施的落实,努力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添动力,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