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烟叶产区,烟叶生产合作社利用闲置设施增收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图为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龙潭烟叶合作社社员在闲置大棚内查看草莓生长情况。
    合作社的专业化服务,减轻了种烟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机械化率。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带动了四川凉山旅游产业发展。

 

烟叶生产是大农业的一部分,烟草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始终把种烟农民的利益放在心上,自2005年以来持续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全面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通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逐步夯实种烟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基础,不断增加种烟农户的收入,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种烟农民的收入。对此,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凌成兴明确表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一个原则,就是要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让种烟农民“富了口袋”,更“富了脑袋”。

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打基础

旱不能灌、涝不能排、路不能通,基础设施缺乏,是不少农区的真实写照。我国烟叶产区70%在老少边穷地区,情况更是严重。

如何改变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工业反哺农业,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一直是烟草行业的不断追求。近十年来,烟草行业累计投入近1000亿元用于烟叶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烟草行业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持续大笔投入人力、物力,在全国24个省(市、区)种烟地区,开展以烟水配套工程和密集烤房建设为核心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烟草行业积极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明确“一基四化”建设路径,以基地单元建设为平台,烟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全面铺开。自此,渠通水清,网连阡陌,沟渠管网遍布农田,构建起滋养土地的“毛细血管”网络。从2011年开始,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连续4年每年投入100亿元左右资金,用于烟田水利设施配套、密集烤房、机耕路、育苗设施、机械化和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

2011年,烟草行业将目光对准了水源工程建设,每年投入专项资金,为烟田灌溉网络搭建起一条条泽润万畦的“大动脉”。

2013年开始,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每年投入50亿元左右资金,援建“水源工程”。

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大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14年,山东遭遇特大干旱,种烟田地受旱面积25.5万亩,关键时刻,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发挥了关键作用,累计浇灌烟田21.5万亩,最大限度减少了农民损失。当年7~8月,安徽皖南地区遭遇伏旱灾害,烟叶生产基础工程发挥了重大作用,为种烟农民减少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

在烟叶产区,蕴含农田水利、机耕道路、土地整理、水源工程、农用机械等丰富内容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的不仅仅是烟叶生产,更为大农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给许许多多渴望致富的农民,开启了一扇“发展之门”。

合作社专业服务添活力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的题中之义。多年来,烟草行业不断推进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程度和集约化程度,加快烟叶生产方式转变,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种烟农民的合作社组织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在烟叶种植地区“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现代组织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烟叶种植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环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并且有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种烟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机耕、育苗、起垄施肥、大田管理、烘烤、分级等关键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使烟叶生产基本实现了“统一育苗、统一机耕、统一起垄、统一施肥、统一移栽、统一大田管理、统一烘烤”,帮助种烟农民从繁琐的烟叶种植中解脱出来。

由于有烟叶生产部门的补贴,合作社专业化服务价格较低,烟叶生产用工成本也得以下降。重庆市奉节县金韵合作社种烟农民谭太国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单是专业化分级这一项服务,成本就由原来的每斤1~1.2元下降至0.2元,烤一房烟叶就相当于少用了2个工人。”

不仅如此,合作社的专业化服务,使种烟生产环节的机耕化率达到了80%以上,摆脱了人拉牛犁的种地时代,大大减轻了种烟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机械化率。

据国家烟草局统计,目前全国注册种烟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259家,其中综合服务社1683家,由合作社承担的专业化育苗率为91.8%、机耕率为59.6%、植保率为37.3%、烘烤率为43.9%、分级率为67.4%。通过合作社专业服务,烟叶生产亩均用工大幅降低,农民户均种烟收入由2005年的5000多元提高到2014年的4.1万元。合作社的专业化服务让农民实现了“简单种烟、轻松种烟”的愿望。

在烟叶生产空闲季节,合作社还充分利用设施设备发展多种经营,如:利用育苗大棚开展蔬菜、水果、花卉种植;利用密集烤房进行食用菌养殖,农产品、中药烘干;利用烟叶生产水利设施,开展水产养殖;利用机械设备开展机械耕整地、播种服务,为大农业提供生产基地和机械作业,促进烟叶产区经济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队伍。为充分发挥种烟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其摆脱传统烟叶生产思维的束缚,烟草行业在烟叶产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种技术培训,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种烟农民。安徽省烟叶生产管理部门按照人均每年800~1300元的标准,投资兴办种烟农民学校40余所,每年培训2.5万人次以上。山东省烟叶生产管理部门引入企业化经营理念,逐步把传统小农生产者转变为懂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家庭农场主和烟叶生产专业户。2014年,山东烟叶家庭农场有1477个,烟叶种植面积达到全省种烟面积的47%;种烟专业户6224户,种烟面积占全省种烟面积的

44.3%。

现在,不少烟叶产区的农民拥有多重身份,他们以自己的土地入股合作社,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烟叶生产技能,又到合作社打工,成了亦工亦农又是股东的“职业农民”。种烟农民以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的,在年底还可根据入股资金和交易情况,享受分红,致富的道路更宽了。

科技创新助力种地更轻松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多年来,烟草行业致力于改善烟叶种植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把烟叶生产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烟叶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在烟草新品种选育、集约化育苗、密集式烘烤、GAP管理、烟草农用机械、信息化应用等技术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突破,各种新技术“百花齐放”。

科技创新成果通过技术推广队伍深入田间地头,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烟叶提质、农民增收。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平头界村在烟叶生产期间,全村以组为单位,定期举办技术讲座,烟叶技术现场会开得有声有色;郑家坪村村民通过科技种烟,人均纯收入达10700元。

新技术在烟叶产区生根发芽。重庆市奉节县云雾土家族乡69岁的种烟农民王兴超回忆起2011年刚种植中药材大黄时的情景时说:“在高山地区,播种大黄的时候温度低,种子撒在地里,出苗率很低,心里着急。后来,我就想大棚育烟苗可以,那能不能在大棚里育大黄苗呢?于是,我试着用烤烟大棚漂浮育苗盘播种5盘大黄,结果2个多月后居然成功了。”

如王兴超这般运用烟草技术与农业进行“新结合”的农民现在已不是少数。在贵州,集约化育苗、井窖式移栽、双行凹垄保水覆膜等一批农业科技,在玉米、辣椒、花卉等种植中推广应用,有机肥发酵技术在水稻、茶叶等有机农产品生产中推广应用,密集烘烤技术在辣椒产业上应用。在云南,烟草包衣种子、漂浮育苗技术、平衡施肥技术、良种良法配套、地膜覆盖栽培、小苗膜下节水移栽、生物防治等技术,已广泛运用到粮食作物、蔬菜、花卉以及其他经济作物上。在四川部分烟叶产区,已将烟叶种植地膜覆盖技术引用到玉米种植上,将漂浮育苗技术运用到辣椒、白菜等蔬菜种植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些新技术产生于烟草行业,服务于大农业生产。

农民富了、农区美了、观念变了、产业壮了……在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中,烟叶生产不仅为农民插上了致富的翅膀,而且其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对推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向现代农业转变,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为烟叶产区和种烟农民带来了金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