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县域经济观察》《黑龙江日报》)

撰稿:戴禧慈  吕天霞 高晶  张桂英

 

新典型:农业撬动县域经济

 

肇东市地处我国少有的"寒地黑土"绿色农业区,现有耕地410万亩、草原150万亩、林地100万亩、水面20万亩,素有半林半水六分田、三分大草原之称。肇东盛产玉米、大米以及七彩大米、药膳小米、特种瓜菜、无公害马铃薯、中草药、葵花、烤烟等,具有农牧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是国家商品粮和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随着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了具有肇东特色的粮食精深加工、畜禽精深加工等"五大产业",确定了强市富民的园区“五大发展格局”,打造出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非转基因食品三大品牌,占领高端市场。在此基础上,肇东食品工业走出了一条规模化与特色化道路。

肇东的发展成果逐渐显现,近年来肇东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工业经济多次位居黑龙江全省县级第一位;2013年,肇东被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食品工业强市。肇东农业撬动工业化发展,工业化则推动农业实现现代化跨越升级,2013年,肇东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

作为通过农业经济撬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肇东为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市提供了研究和实践价值。

 

突破口:农业金融服务新探索

 

农业发展是肇东县域经济的关键力量,肇东近年来按照“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农业合作组织的根本出路在于企业化、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土地规模化、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市场化”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可是,总体思路规划并不足以解决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上所遇到的问题,对广大农民,尤其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来说,农业生产中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资金问题。

2008年,远近闻名的产粮大镇五里明镇尝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由五里明镇牵头下,五里明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土地集约起来,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成立合作社并不难,但流转土地、经营土地、购买农具这一道道资金难题,成为合作社难以跨越的坎。

合作社与农行、信用社等金融单位接触后,因为种种原因未达成协议破解困境。幸运的是,在合作社一筹莫展之际,遇到了当时中粮旗下正在做农业产业金融探索的龙江银行。龙江银行在之前探索的半年时间里调查发现,农村有25%的农民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认定农村金融市场大有作为,并认为向农民提供贷款的风险靠合理的模式可以尽量控制。龙江银行和五里明镇一拍即合,达成了合作协议,龙江银行以该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试点,实践着一种新的农村信贷模式。

龙江银行利用价值链经营理念,依托五里明镇建立的农业产业链,开发出以金融和农业产业链相结合的涉农金融产品。该金融产品整合了各方资源,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政府+科技+信托"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被称为“五里明模式”,开启了农业金融服务新探索。

 

推动力:金融改革助推现代农业

 

2013年6月,国务院批复黑龙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2014年5月,黑龙江省会同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制定并印发了《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改革方案》。

肇东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抓住“两大平原”配套改革机遇,成为改革示范先行区。肇东走出的正是一条用金融变革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

肇东拥有良好农业基础,但发展现代农业,还是绕不过资金这一关。肇东金融积累的优势派上用场:拥有1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其中涉农金融机构就有7家,设有网点86个,小额贷款公司7家,融资性担保公司6家,独立法人金融机构2家,这在全省县级是不多见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构建起了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功能互补、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为金融改革创造了硬件条件。

肇东率先制定土地财产权、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配套完善的抵押担保和融资机制;进一步放大“技银企社”融资模式和支农金融新产品试点规模,加大农业金融投放力度;改组农村信用联社,组建农商银行,发展村镇银行,创新放宽担保条件、延长信贷周期、降低信贷利率、提高信贷额度等新机制;探索建立新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加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一项项金融政策的实施,为肇东现代农业发展破局。2013年共组建新型经营主体8347个,规模经营面积达150万亩。2014年,肇东市建信村镇银行等5家金融部门,开发出农产品订单、保单、股权、良种补贴、农业综合补贴、库存商品价值、土地经营权收益等7种质押新产品,直接向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