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是我国“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点任务,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要求在重点行业中开展碳捕集试验项目,建设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封存一体化示范工程,并对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做出安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印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通知》(发改气候[2013]849号),部署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主要工作任务,并提出工作组织和具体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要求,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环保节能专业委员会于2014年4月29日在北京举办“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等单位的近2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从技术发展、政策设计等方面对当前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进行了全方位探讨。

       CCUS技术主要包括捕集、运输、利用和封存技术。目前利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EOR)在国内外有所应用,美国实施的EOR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提高10%以上,最高达到35%;国内的吉林油田、大庆、辽河、胜利油田等也开始示范实施EOR,预计EOR管道腐蚀问题解决后将会有长足发展。清华大学进行了“负碳排放”的研究,融合循环经济理念,利用脱硫石膏等废弃物改善盐碱地,土壤改良后的土地用于生产能源作物,产生生物质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碳捕集是二氧化碳利用和封存的前提,近年来碳捕集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北京工业大学的多孔材料及在碳捕集的应用研究,设计金属-有机骨架组成了单分子阱,抓住二氧化碳分子,在国际上获得好评。煤炭地下气化(UCG)和CCS相结合会降低碳捕捉和封存成本,需要示范工程引领。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和节能降耗是减少碳排放的根本出路。我国能源结构不尽合理,多年来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保持在70%左右。我国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83.3亿吨,居全球首位,同时期的美国为61.4亿吨。制定煤炭消费总量红线、增加清洁能源比例、大量植树造林,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碳排放过高的局面。因此除了技术因素,政府宏观决策尤为重要。

       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国际谈判困难和资金等原因,CCUS遇到比较大的阻力,尽管如此,CCUS仍然是国际热点问题。降低碳排放的经济和政策模式方面,碳税可能是重要杠杆,EOR等重点项目则可以尝试采用建设、经营、转让(BOT)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