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会秘书长孙晓洲在京接受新华社专访

本网北京讯:近日,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以下简称“中基会”)秘书长孙晓洲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破解三农难题”在京接受了新华社专访。

2

孙晓洲针对主持人提出的热点现象进行了回应。在我国农村一些地区,“丰产”难“丰收”,农产品积压滞销的情况在我国农村地区时有发生,而与此同时,城市中农产品的价格却居高不下,“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向钱葱”等新词、热词层出不穷,使得城镇农产品消费者叫苦不迭。孙晓洲谈到,对于上述现象,包括广大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帮助,这是一种社会关心的体现,是扶弱的表现,是正能量,值得赞扬。

孙晓洲对“谷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对于“谷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有些人认为这就是农业供给侧结构问题所致,其实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农产品也是商品,价格必然围绕价值波动,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其实,任何一种商品都是这样,比如钢材、水泥等其他领域以及国际粮食市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之所以形成热点现象,因为社会的关注度较高,一是它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二是广大农民在社会中还是弱势群体,容易引起关注;三是农产品的特性使它不仅受市场规律影响,还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影响,它的风险要大于一般商品,这也是农业对资本富集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使得农业生产者必须要面对这种风险,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同时完善信息、市场平台、物流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而不是强行干预。市场的问题最终要靠市场来解决。

孙晓洲在回应主持人提出如何优化解决三农问题时表示,三农问题是中央非常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从2004年起,至今已有14个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作为1978年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中基会是中国科协领导下唯一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的国家智库平台,成立四十年来,在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积极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从2003年开始,中基会就集中优势资源展开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应该说是“挑了一块最难啃的骨头”。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基会调研了近300个,占到十分之一,形成了三农优化工作的系列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优化解决三农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3

孙晓洲认为,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思想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优化,这是因为需求变了,社会经济情况变了,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三农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必须要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结合,通过政府、企业、农民、科技、金融的“五位一体”模式,通过系统思维和优化路径来加以解决。孙晓洲提到,目前,中基会形成了“建设三农优化实验区,就地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和项目实施路径,在广东揭西建成了全国第一个三农优化实验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营、金融支持、农民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通过构建新模式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和实践经验,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摸索出了一条出路,得到了有关部委、地方政府、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的欢迎。

孙晓洲还简要介绍了中基会推出的芦笋大健康产业情况。芦笋作为蔬菜之王,在世界农产品市场和园艺界享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在以中基会常务理事、国家芦笋产业首席专家陈光宇博士为首的技术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中国芦笋产业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作物到大产业的飞跃,已初步形成了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与大健康、新能源等产业相关联的国际先进研发体系。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中基会推出的芦笋大健康产业项目,基于一二三产融合形成六次产业综合体,能够实现芦笋产业由百亿向千亿转变并辐射万亿市场,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大健康产业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从而为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优化我国产业经济、破解三农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及路径。

孙晓洲表示,下一步,在中央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有关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政策帮助下,在地方政府的协同配合下,中基会将一如既往地关注三农问题、探索三农问题、破解三农问题,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陆续启动实施三农优化实验区,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经济优化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宣调处)